马哥 发表于 2011-3-2 21:41:49

岁月如歌----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音乐

第一个十年,1978-1988



历史悠久的民族总是无乐不欢,中国也是如此。音乐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一条忽隐忽现,内里却串联起许多文化与历史发展的线索。最辉煌的时刻,却又是最动荡的上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不仅坐拥全亚洲最大且设备最优良的录音室,且曲冠中西,汇集了一大批优秀的创作人,吸引了整个东南亚的优秀乐师,还催生出了数不胜数的名伶,甚至能被美国人翻唱之后成为一时无两的冠军单曲。这已经是很遥远的事情,随着近代流行音乐的消失,当代流行音乐逐渐因为人们的需要产生并广为流传,为听众接受和消费。相信许多人的记忆里都有抹不去的一段流行歌曲的故事。不经意间,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到今年已经发展了三十年,这三十年不仅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走在街上听到的,我们休闲时哼着的都有了不小的改变,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似远还近的三十年里,流行音乐行业和产业的重大事件。事件入选的标准,尽量选取了客观的实际有依据和标准的事件,而不是以抽象概念作为事件。这些事件知名度不一,但都对内地流行音乐和产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不仅仅是有知名度和走红。

马哥 发表于 2011-3-2 21:41:58

邓丽君是谁?这无需太多解说。这位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出道的甜歌皇后很快在台湾和香港拓展了自己的事业,更借由其后在中国内地和日本的成功迅速成为最有影响力的华人女歌手。在70年代末,邓丽君的事业处于第一个高峰,但同期仍有大量当红的歌手,凤飞飞。江蕾都处于黄金年代,更不用提已成为巨星的姚苏蓉。和尤雅。那为什么是邓丽君进入了内地的千家万户,而不是别人?在当时,台湾的唱片行业发展缓慢,邓丽君也和许多歌星一样前往香港和日本发展演艺事业。在和香港宝丽金签约后,推出的岛国情歌系列唱片迅速得到听众的喜爱。香港乐坛一直为国语歌手留下一席之地,恰逢尤雅和姚苏蓉逐渐淡出,在1975年~1981年,邓丽君在香港推出了许多唱片,都获得不错的销售成绩。对许多经典歌曲的翻唱,和自己过往歌曲的精选因为作品和演唱的优秀,旋即被香港听众推荐给了内地的亲友。这些歌曲不像其他香港歌手的作品因为语言很容易就被内地朋友接受,并且因为作品的经典性以及并不激进的制作方式在当时还很保守的内地音乐氛围里很快得到了赞同。又由于对黄梅调的熟悉,邓丽君唱起歌来字正腔圆,气息悠长,台风稳健,长相也甜美可人,很快就伴随录音机一起风靡了内地。即使被批评为靡靡之音,反而让她的歌曲越来越受欢迎。稍后,在台湾位居一线的刘文正。凤飞飞等人也迂回流传到了内地,也都受到热烈欢迎,却没有邓丽君那样的盛况。

马哥 发表于 2011-3-2 21:42:09

广义的春节晚会可以追溯到1956年,可真正开始现场实况直播的还是1983年的这一届才算作大家心目之中的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春晚对电视台运作方式和节目制作方式的影响自然不必多讲,在这里我们当然要关注的是春节联欢晚会对内地流行音乐的影响力。在早期,我们国家没有很频繁的机会让歌星亮相,推广他们的音乐或者歌曲。不比现在,一旦歌手推出新作品,公司都会想方设法的让他们上通告出新闻来赢得大众关注。特别是当时对港台流行音乐还抱有一定负面评价的八十年代初期,人们在公开场合使用流行音乐的度也很难把握。

马哥 发表于 2011-3-2 21:42:19

随着对歌曲的需求不断扩大,地大物博的中国对不同个性的歌手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这时建立一个机制选拔和推出青年歌唱家就显得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了。中央电视台在这个时侯当机立断,开始举办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先由各个地方台和全国几大歌舞团初步选送选手,再分美声、民族、通俗三个类别进行比赛和评分(后来在2004年又加入原生态类别)。这个两年一届的比赛对内地流行音乐的影响比人们想象之中要大。首先这是国内最高级别的歌唱比赛,并且评委都是赫赫有名的歌唱家。一旦胜出,则具备在央视节目演出的绝佳机会。因此比赛受到学院派的老师和学生们的极大欢迎,也集聚了国内最具实力的歌手参加比赛。20多年来,人们心中许多耳熟能详的名字都是从青歌塞走出来发光发亮的。
青歌赛不仅为内地的流行音乐提供了大量的人才,也在推广作品和引导流行上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在第三届青歌赛上参赛的杭天琪所演唱的《黄土高坡》将这首源自精彩电影的主题曲带进千家万户,这次青歌赛也成为“西北风”普及的一个契机。这恰恰也是顺应流行音乐受众强烈要求音乐本土化民族化的又一次重要演变。伴随着《黄土高坡》的走红,《篱笆墙的影子》、《我热恋的故乡》等等歌曲遍地开花,杭天琪并不是第一个演唱西北风歌曲的歌手,也并不是《黄土高坡》的原唱,但通过青歌赛这个途径让“西北风”彻彻底底的刮了起来。创作得到反馈,内地的音乐创作者们也就一拥而上陆续创作了许多带有西北腔调的歌曲,不过在两年后,因为过多重复,“西北风”也就逐渐平息了。

马哥 发表于 2011-3-2 21:42:32

1986年是世界和平年,在这一年不同地区的歌手都各自集结起来举行了许多有纪念意义的活动。对于流行音乐——当时被称为通俗歌曲——兴起时间并不太久的内地来说,这样的活动如此吸引人却又相当具有冒险性。当时有规定“三个流行歌手不能同台演出”,要想举办类似《we are the world》和《明天会更好》的演唱会确实对主办方和歌手来说都是未知数。
   中国音像总社找到了郭峰。希望他创作一首表达爱与和平深意的歌曲作为活动的主题曲。抱着想改变流行音乐的想法,郭峰在自己创作的《走向明天》的基础上做了适当的修改,创作出了后来让人津津乐道的《让世界充满爱》。歌手们当时并未像现在这样得到人们的尊重,参加录制的许多歌手也都无所事事。他们有的挤公车,有的骑自行车抱着凑热闹和试一试的心态参加了这次盛会。让主办方和郭峰松一口气的是,文化部门相当支持这次百名歌星演唱会,最后这次演唱会不仅顺利举行,《让世界充满爱》也成为之后多个活动大家联名必唱的歌曲。
   这次演唱会上,有许多细节成为开创历史的关键。这不仅是内地流行歌手第一次展示凝聚力的演出,也首次让歌手们作为一个群体向国人展示了流行音乐也可以是具有内涵和深意的一种艺术形式,唱出一种大爱的人道主义关怀。在流行音乐仍然被称为靡靡之音的时代,这次演出便成了一种例证。在这次的表演上,崔健还唱出了《一无所有》,正式标志着摇滚音乐在中国开始扎根发芽。

马哥 发表于 2011-3-2 21:42:46

第二个十年,1989-1998


   在之前多年的铺垫之后,流行音乐终于在外界各方面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井喷。这是华语流行音乐的黄金年代。70后有他们的音乐领袖,80后有他们的集体回忆,90后也开始接触让他们为之疯狂的偶像们。现在回头看去,这个十年如此美好。美好之中当然也有不幸,陈百强,黄家驹、张炬等人在这十年里相继去世,不仅让他们各自代表的风格呈现后继无人的情况,也让流行音乐的成人消费市场越来越薄弱。


卡拉ok进入中国

1989年,北京地区第一家卡拉ok歌舞厅开业了。人们相当好奇,这个机器竟然可以完成整个乐队的演奏,还可以提示歌词帮助人们完成演唱。所有歌迷和音乐爱好者们都沸腾了,因为这意味着,人人都能做歌星了。卡拉ok对于流行音乐的意义是革命性的。首先在于歌者和听众的关系不再是一如既往的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在过去,流行歌曲通过录音带、电台、电视台、电影等渠道传达给听众的时候,这种交流是单向的,也是单方面的。歌迷和音乐爱好者更多的是沉浸在创作人和歌手们为他们划定的空间,只能去理解和感受歌曲。卡拉ok改变了这一切,只要在这台设备的面前准备好伴奏,人人都可以从感受变为抒发,将一首歌变为自己的表演,这种角度的变换是以前从未有过的。其次卡拉ok极为平民化的消费使得音乐爱好者逐渐从单纯的听演变为自发的唱,从以前的听音乐发展成为k歌爱好者,从而形成了新的群体,为流行音乐开辟了新的消费阶层。卡拉ok甚至改变了行业格局。在香港,因为卡拉ok获得的巨大成功,歌曲创作者在创作的时候开始考虑消费者在卡拉ok机的陪伴下是否能顺利的唱好歌曲,于是“k歌文化”开始形成,最夸张的时候,到了一首歌推出的时候,先在ktv让顾客试唱,反应良好之后才推广到电台和其他消费市场。在台湾,卡拉ok也成为检验歌曲成功与否的试金石。后来所涉及到的ktv录影带如何收取版税更是至今流行音乐产业都尚未妥善解决的问题。在两岸三地,因为卡拉ok的走红,许多音像公司开始染指卡拉ok影带的制作,并不高的成本和巨额的销售利润让这些公司迅速成长起来,内地的孔雀廊和香港的飞图影音就是其中的代表。这些影音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让流行音乐在内地的扩展以几何速度增长和铺开,在90年代初,流行音乐的制作、传播、消费和ktv再消费的产业链在内地大城市已经初步成熟,北京、上海、广州借由良好的经济环境,发达的卡拉ok服务和林立的音像公司成为内地流行音乐制作和消费的三个重镇。北京的卡拉ok歌舞厅在1990年就迅速发展为100家,91年发展为200家,之后逐年成倍增长。而今,遍布整个华语区的连锁KTV量贩式歌城在内地的普及更是为两岸三地的歌曲再消费培养了广大的市场潜力。正是由于这个机制的不断成熟,才有了后来《心太软》等歌曲在内地的迅速走红。

马哥 发表于 2011-3-2 21:42:51

四大天王成军和追星族出现


1992年,《东方日报》将刘德华,张学友,黎明,郭富城。四人首次公开戏称为四大天王,这个称号随即流传开来,成为四人的标准封号,也在整个华语地区掀起了前所未有的追星高潮。四人之中最先出道的是刘德华,不过他并不是靠唱歌开启自己的演艺事业。作为八十年代初期无线五虎将之一,刘德华主演了大量收视率极高的电视剧,终于在1984年推出了自己的首张专辑。张学友由歌唱比赛出道,也是84年推出自己的首张专辑,随即凭借实力派的表现走红,也是四人之中被公认最会唱歌的一位。在当时由于谭梅张三人的巨大成功,两人的歌唱事业一时停滞不前,直到三人相继淡出,两人的专辑才开始被人们重视,并获得极大反响。1990年,凭借新秀大赛出道4年的黎明因为《人在边缘》的成功终于有机会推出个人的首张大碟,沉浮多年终于受到大家欢迎。在91年,因为香港事业并不如意转战台湾的郭富城因为广告在宝岛气势如虹,也杀回香港推出处女作,其精湛的舞技和俊朗的外形征服大量少女歌迷。四人一时间旗鼓相当,所向披靡,顺势被封作了四大天王。

马哥 发表于 2011-3-2 21:42:59

中国摇滚的高潮和原创厂牌崛起


随着内地原创文化的不断丰满,在1994年年底,所有华人的震惊下,窦唯、张楚、何勇在香港红磡体育馆举办了一场名为“摇滚中国乐势力”的演唱会,并找来唐朝乐队做嘉宾。中国内地原创音乐的发展神速让港台两地的音乐人都感到吃惊。现场坐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和一万名香港观众,在这之前,没人真正见过内地流行音乐演唱会,世界对中国内地流行音乐的认知都是几乎没有的,包括四大天王在内,许多香港演艺界人士都前往观看这次演出。

马哥 发表于 2011-3-2 21:43:10

第三个十年,1999-2008


顾名思义,新索音乐是典型的混血儿,也是我国政府批准的第一个内地和国际五大唱片公司,由陈耀川担任音乐总监。新是指上海新汇集团,索当然就是指国际大唱片公司索尼音乐。2001年5月,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吸引了歌迷和音乐人的注意。新索音乐可以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由国际唱片公司注资的,具有子公司性质的内地公司。公司的英文名称“epic china”也相当耐人寻味。

   新索公司成立之初就大刀阔斧进行了许多改造。首批推出的盒带采用Sony母带制作,将价格首次提到20元人民币以上,惹来许多争议。不过盒带本身的优美音质仍然得到广大歌迷的认同和称赞。早期在外国专辑CD的发行上,新索力争做到与欧美版印刷尽量一致,并且引进了Tori Amos这样在内地口碑超过知名度的艺人。他们引进的作品不同以往内地发行的引进版,被IFPI承认并被计入艺人的全球销量,成功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流行音乐的一块不可忽视的地域。不久之后,新索音乐已经可以做到欧美音乐专辑全球同步发行。这一优势让他们遥遥领先对手,在现下的发行环境之中一枝独秀。眼下,新索音乐又抢在其他内地引进公司前,引进了一批在国内并不主流的摇滚专辑,以及十一位横跨主流与另类的女艺人专辑,可以说新索音乐的成立不仅让内地流行音乐产业更加规范法国际化,也为市场受众的多元化做出了不少贡献。

马哥 发表于 2011-3-2 21:43:23

周杰伦等港台歌手的引进版成为新索音乐的支柱



网络音乐的机制建立

2000年,雪村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红了起来。这首歌并不是网络歌曲,而是雪村发行的专辑之中的主打歌。雪村这一张音乐评书风格的专辑依靠传统方式打歌出现了困难,最开始并没让太多人听到,只在小范围内流传。这首歌的逗趣风格找到了知音,好事之人将这首歌与Flash动画结合起来,上传到网路,顿时一传十十传百,在网民中间沸沸扬扬的火了起来。人们开始意识到,通过网络传播各种有意思的歌曲是如此快速又方便,影响力同时又如此巨大。

   之后的两三年里,网络歌曲网站蓬勃发展,不仅在网上提供多种伴奏和歌曲制作软件,还开始推广得到网友喜爱的翻唱人。一部分具有创作热情的会员开始上传自己创作的音乐作品,开始只是一些恶搞流行歌曲的恶作剧,不经意间,越来越多的正式作品开始在录歌网站上发表。2004年〈〈老鼠爱大米〉〉。《丁香花》、《两只蝴蝶》先后在网络上传播开来,霎时间就红遍全国,速度之快,让人匪夷所思。
   这些最早一批走红的网络歌曲,并不是演唱人有意为之,也不是经过精心策划的商业行为,而更类似一种放手一搏或者放任自流。《老鼠爱大米》据说并不是杨臣刚最喜爱的歌曲,《两只蝴蝶》也并不是庞龙找给自己的作品,这些作品在录制完成之后,由于在实体唱片市场的行销和推广有一定的困难,或者是主创人并没有要主力推广的想法,便出于便利放到了网上,谁知道立即红火了起来。
   早期网络歌曲创造的经济价值是惊人的,也是后期无法复制的。巨额利润的吸引,让许多人投身到网络歌曲这个机制当中来。不同于实体唱片的操作,网络歌曲门槛低,入门容易,加入这个圈子的人数自然成倍增长。04年之后,陆续又有《老婆老婆我爱你》、《你到底爱谁》、《秋天不回来》、《香水有毒》、《求佛》等歌曲先后在民间传唱一时。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岁月如歌----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