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音乐伙伴 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使用新浪微博登录

一号多站,快速登录

快捷登录

查看: 8866|回复: 13

[黑胶唱片] 【马哥藏品分享】:《乡恋》(“三峡传说”配唱版)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发表于 2015-6-27 20:0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79年12月31日晚央视在《新闻联播》之后的黄金时段播放了电视风光片《三峡传说》,
《乡恋》作为插曲随片播出,也因气声唱法引发巨大批评争议。
直到1983年央视首届春晚应广大观众电话点播要求得以“解禁”。

IMG_20150627_191054.jpg

IMG_20150627_191114.jpg

IMG_20150627_191146.jpg

510e0cf3deb8648f0a46e0d2.jpg

ac6eddc451da81cb340a7a925266d01608243184.jpg

F200711071708571675519726.jpg

踩过的脚印
有您支持,更添动力!
马哥友情提醒: 如果发现帖子里的音、视频链接失效,您可以回帖请发帖人补上。
【公告】:论坛开通微信公众号提醒服务 (◄ 戳我看详情)
 楼主| 发表于 2015-6-27 20:05:20 | 显示全部楼层
电视风光片《三峡传说》插曲《乡恋》解禁记


1979年12月21日,电视风光片《三峡传说》插曲的录制现场。
  导演马靖华感觉片子的插曲《思乡曲》不理想,没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作曲家张丕基此时已是五易其稿,“几乎没招了”。刚刚录完音的李谷一站在一旁心情复杂。
  时任*****电视台制作部主任的宋培福和当时的总录音师曾文济建议,词曲都推翻重写。于是,李谷一返回*****乐团住处,马靖华留在办公室连夜赶写歌词。张丕基先回家休息,等词写好后重新谱曲。所有人都没料到,这一次重写,竟导致了始料未及的轩然大波。 

  几个小时之后,第二天早晨7点多,张丕基还没起床,有人来敲家门,把马靖华连夜赶写好的歌词送来了。张丕基匆匆浏览了一遍,感觉很顺。这一稿,把歌名改成了《乡恋》。歌词的内容,是写王昭君离开家乡秭归,踏上漫漫的和亲路。歌词把秭归的山水幻化成为昭君心目中的亲人:“你的身影,你的歌声,永远映在我的心中。昨天虽已消逝,分别难重逢,怎能忘记你的一片深情……”灵感来了,张丕基飞身下床,来到办公室。半个多小时之后,曲子一挥而就。  
12月23日晚,大雪纷飞。在*****人民广播电台的录音室里,李谷一的演唱,真挚、委婉,平白如话,在场的工作人员听得如痴如醉。
  1979年12月31日晚上8点多,*****电视台在《新闻联播》之后的黄金时段播放了电视片《三峡传说》,《乡恋》这首歌随片一起播出。
  第二天,1980年1月1日,《文汇报》发文章说,昨天*****电视台风光片播放的歌曲十分优美,得到大家的喜爱。  
  1980年2月,《乡恋》入选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每周一歌》。当时的惯例是,每天中午12点到12点半,傍晚6点到6点半,播放一首歌曲,边播边教,整整一周。《乡恋》因此一下子流行开来。
谁知,《乡恋》流行,却变成了罪孽。1980年初的一天上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礼堂里,一位主管意识形态的高级官员最先点了《乡恋》的名,说大陆现在有个“李丽君”。
  从此,报刊上开始大量发表对《乡恋》的批评文章。有的说,《乡恋》“嗲声嗲气,矫揉造作”,有的说,《乡恋》“同咖啡馆、酒吧间、歌舞厅、夜总会等资本主义社会的娱乐生活是一个味道”。 
  李谷一从受人欢迎的“歌坛新秀”一下子变成了“黄色歌女”,变成了“大陆上的邓丽君”。有文章甚至说她是“资产阶级音乐潮流和靡靡之音的典型代表”,是“腐蚀青年人的罪人”。 
  1983年,*****电视台举办的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现场,设置了4部观众点播电话。晚会刚开始不久,记录电话的小女孩就端着一个盘子走到导演黄一鹤面前,上面放着的点播条都是点《乡恋》的。
       时任广播电影电视部部长的吴冷西坐镇晚会现场。黄一鹤朝小女孩使了个眼色,意思是“找那老头去”。小女孩走到吴冷西面前,递给他点播单。吴冷西看了之后摇摇头。几分钟后,小女孩又端来一盘,还是《乡恋》,吴冷西还是摇摇头。  
       连续递了五六盘后,吴冷西坐不住了,在黄一鹤面前走来走去。最后,吴冷西一跺脚,操着南方口音说:“黄一鹤,播!”这时,李谷一已经唱了8首歌,并不知道幕后发生的这些事。她突然听到主持人姜昆、刘晓庆拉长了音报:“乡——恋——”惊讶之余,李谷一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心里只涌现出三个字:“解禁了。” 


马哥友情提醒: 如果发现帖子里的音、视频链接失效,您可以回帖请发帖人补上。
【公告】:论坛开通微信公众号提醒服务 (◄ 戳我看详情)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28 08:29:06 | 显示全部楼层
乡恋 不是因为内容被禁 而是唱法  真是荒唐岁月的奇葩事
马哥友情提醒: 如果发现帖子里的音、视频链接失效,您可以回帖请发帖人补上。
【公告】:论坛开通微信公众号提醒服务 (◄ 戳我看详情)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8 11:28:44 | 显示全部楼层
davidwu 发表于 2015-6-28 08:29
乡恋 不是因为内容被禁 而是唱法  真是荒唐岁月的奇葩事

确实,这伴奏里大量采用的电吉他和架子鼓,
分明是资本主义社会酒吧间的风格
马哥友情提醒: 如果发现帖子里的音、视频链接失效,您可以回帖请发帖人补上。
【公告】:论坛开通微信公众号提醒服务 (◄ 戳我看详情)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11 09:2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哥 发表于 2015-6-28 11:28
确实,这伴奏里大量采用的电吉他和架子鼓,
分明是资本主义社会酒吧间的风格
...

当时人们的思想意识备受禁锢 起码的音乐器具都被属上阶级属性 实在荒唐 但却反映出时代的纯洁性哈
马哥友情提醒: 如果发现帖子里的音、视频链接失效,您可以回帖请发帖人补上。
【公告】:论坛开通微信公众号提醒服务 (◄ 戳我看详情)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3 10:3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哥友情提醒: 如果发现帖子里的音、视频链接失效,您可以回帖请发帖人补上。
【公告】:论坛开通微信公众号提醒服务 (◄ 戳我看详情)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 21:45: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版本确定是从《三峡传说》电视剧里扒出来的?
当年我12岁,歌曲出现时电视的画面至今仍然有些记忆,只不过,电视叔叔DIY的,9寸还没有外壳,喇叭也是最土的那种,对于架子鼓完全没有印象了,弦乐貌似比这个版本要丰满一些。
马哥友情提醒: 如果发现帖子里的音、视频链接失效,您可以回帖请发帖人补上。
【公告】:论坛开通微信公众号提醒服务 (◄ 戳我看详情)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5 00:52: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想当年从黑白电视机看《三峡传说》的场景:壮丽的长江,奇丽的神女峰,伴随着李谷一轻声气声的演唱,如泣如诉的歌声,把观众听得如痴如醉……此外,还有一首男声四重唱《你好啊,峡江》也是相当优美动听的好歌,并在电台广为传播。
马哥友情提醒: 如果发现帖子里的音、视频链接失效,您可以回帖请发帖人补上。
【公告】:论坛开通微信公众号提醒服务 (◄ 戳我看详情)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0-19 19:59: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最好的版本,谢谢分享!
马哥友情提醒: 如果发现帖子里的音、视频链接失效,您可以回帖请发帖人补上。
【公告】:论坛开通微信公众号提醒服务 (◄ 戳我看详情)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1-4 21: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马哥友情提醒: 如果发现帖子里的音、视频链接失效,您可以回帖请发帖人补上。
【公告】:论坛开通微信公众号提醒服务 (◄ 戳我看详情)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手机版|Archiver|小黑屋|怀旧音乐伙伴 论坛 ( 沪ICP备15028970号-1 )

GMT+8, 2024-4-20 14:42 , Processed in 0.149655 second(s), 7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 Style Desig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