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音乐伙伴 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使用新浪微博登录

一号多站,快速登录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2029|回复: 8

[美文&转贴] 【收藏+转发】: 特别专辑“纪念邓丽君诞辰70周年”

 会员排行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发表于 2023-1-29 10: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95957qy031q9eriwkvuyy.jpeg


    如果邓丽君活着,今天是她70岁生日(邓丽君出生于1953年1月29日)。与她同龄的有张艾嘉、林凤娇和凤飞飞,她的闺蜜林青霞比她小一岁。    1995年5月8日邓丽君过世,迄今28年。
    众所周知,邓丽君的歌声一直没有离开过我们的生活。《月亮代表我的心》《甜蜜蜜》《我只在乎你》《小村之恋》《但愿人长久》《何日君再来》……,每年还有各种标榜“小邓丽君”的演唱会在各地举行。若要评选中国历史上影响力最深远的歌手,邓丽君应该当仁不让。邓丽君之于华人,就如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之于美利坚,披头士之于大不列颠。万水千山,历久弥新。
    今天我们讨论邓丽君,不仅仅局限在歌手与流行音乐的范畴,更从社会历史、意识形态以及审美的层面,从青年文化的角度来切入。
    其实,流行音乐的本质就是青年文化。

095957t03oeqqfr5y05d0z.jpeg


095958xc722o35ohflece9.jpeg


从泰国清迈美萍酒店1502房看出去。邓丽君小姐生前看到的最后的风景。(徐冰拍摄)


白天听老邓,晚上听小邓


    邓丽君14岁就出道了,七十年代台湾十大歌星中,她是最当红的前三位(其他有凤飞飞、刘文正,同期红歌星还有尤雅、甄妮、崔苔菁、高凌风、欧阳菲菲等)。1984年1月7日、8日台北中华体育馆,在邓丽君出道十五周年巡回演唱会上,台视主持人田文仲先生发挥出了著名的台词:邓丽君小姐的歌代表着自由、善良和和谐。不但受到了台湾同胞的喜爱,也受到了国际上的肯定。更难能可贵的是,她的歌让中国大陆十亿同胞能够引起共鸣。所以,今天的邓丽君的演唱会也正是十亿个掌声。“10亿个掌声”,是邓丽君最经典的演唱会版本之一,也最贴切地说明了邓丽君的地位。
    当时,国内流传一句口头禅“白天听老邓的,晚上听小邓的”,说的就是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思想和邓丽君的“靡靡之音”对中国大地的冲击。这句话现在考证基本是由台湾方面“加工”出来的,目的就是夸大邓丽君的时代影响力,某些方面也令台湾当局脸面增光。因为当时海峡两岸处于严重“敌对”状态,邓丽君是当时国民党政府对大陆“攻心”的一个重要手段,并每年安排邓丽君去军队,特别是金门前线慰问官兵,她被公认为“军中情人”。当时的台湾短波广播里有《邓丽君时间》,就是针对大陆听众的。而收听短波“敌台”美国之音、BBC、莫斯科广播、澳洲中文电台等等节目,是改革开放初期民间私密的思想行为驱动,而能够听到邓丽君的声音,以及其他台湾歌星的流行歌曲,是很重要的一个心理诉求。
    80年代的中国内地,被称为“充满激情的理想主义”年代,这个基调的奠定就是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个讲话也是一周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核心主题,是改革开放的发令枪。四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次回看这篇讲话,意义更显非凡,同时也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感到庆幸。
    那么当时的“老邓”究竟有没有听过“小邓”呢?这个迄今无从考证。但从其他信息的引证下,我认为邓小平先生是听过邓丽君歌曲的。1979年1月29日邓小平访美,这是新中国第一位领导人访美,意义极为重大。在一次欢迎活动中,邓小平对美国乡村歌手约翰·丹佛说,我听过你的歌曲,欢迎你来中国走走看看。约翰·丹佛的代表歌曲《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故乡路送我回家》)当时在中国青年人中很流行,也是很多内地歌手专辑里的高频率曲目。连约翰·丹佛的歌曲都听过,邓丽君的歌曲应该是大概率听过的。邓小平提出“思想解放”,就包含了对新鲜思潮和青年文化的宽容开放态度。我相信当时很多高级干部都听过,当时的家庭和汽车都可以播放盒带,否则不会出现一部分老干部出面干预“靡靡之音”泛滥的情况。1982年约翰·丹佛私下悄悄来到上海,在外滩的晚风中抬头望着空中的月亮,他心情爽朗地写下了《上海微风(Shanghai breeze)》:“这里的月亮和星星,都和你在那边看到的一样,上海微风沁凉清新,像黄昏甜美的爱抚……”这是后话。邓小平十分关注年轻人的潮流动向,他也是首先提出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四化方针,并在1982年带头退居二线担任“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
095958cak49nc9a4kk4tuz.jpeg


靡靡之音?︱邓丽君与中国流行音乐的三大事件


095958jofzhout88eo8484.jpeg


    对于邓丽君来说,她的音带通过各个渠道进入大陆走红,恰巧与改革开放同步。所以,邓丽君这个符号随着开放的节奏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这对于其他歌手来说是难以复制的。邓丽君过世后,很多台湾音乐人回忆说,当年如果其他歌手的歌曲传到大陆,也会非常走红。譬如与她同期的刘文正、凤飞飞、高凌风,以及台湾校园民谣,甚至八十年代中期通过正常渠道引进的千百惠或费翔这样,在台湾只能算二线的歌手在大陆都可以大红大紫。我觉得,这只是讲对了一半,另一半是在邓丽君身上集聚了很中国化、很民族化的审美特征:柔情与隽永,以及那个时代汇聚在她身上特殊的“使命感”,和海峡两岸意识形态对峙的靶向功能。由此,与其他流行歌手的阶段性价值不同,邓丽君产生了特别的效应,这种效应远远超越了歌手的符号值成了一个独特时代的独特文化现象。

    概括来说,邓丽君现象主要有两个阶段:一个是初期社会共情的启蒙与引领阶段,主要就是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末的十年。第二个阶段就是她过世之后的集体记忆与长尾现象。第一阶段的十年与邓丽君自己的音乐历程,在内地有大约五年时间的滞后,因为七十年代中期邓丽君就把重心转移到了日本。而八十年代中期之后,台湾的滚石、飞碟开启了国语流行乐产业的新篇章,港乐则进入谭(咏麟)、张(国荣)、梅(艳芳)的黄金年代,邓丽君这一代歌手的C位年代被彻底替代了。到了八十年代后期,内地TVB剧和港片蔓延到了五线县城的录像厅里,迪斯科类比当今广场舞,文娱的丰富性选择,也令原本过多倾斜于邓丽君的光束向四周扫射。同时,1986年之后的大陆歌坛猛刮西北风,崔健和《让世界充满爱》的出世宣告了内地流行音乐原创时代的来临,这一年央视也举办了青年歌手大赛,首次确立了“美声”“民歌”“通俗”三足鼎立的提法。

    邓丽君对内地泛流行文化“启蒙与引领”的时期,有三个案例值得探究。第一个就是1980年春节前夕,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歌曲》杂志发起的“听众喜爱的广播歌曲评选”,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收到全国25万张选票,由此推出了中国第一个民意歌曲排行榜:“听众喜爱的广播歌曲十五首”。按照票选顺序分别为:《祝酒歌》《妹妹找哥泪花流》《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再见吧,妈妈》《泉水叮咚响》《边疆的泉水清又纯》《心上人啊,快给我力量》《大海一样的深情》《青春啊青春》《洁白的羽毛寄深情》《太阳岛上》《绒花》《我们的明天比蜜甜》《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和《永远和你在一道》。这个歌单对社会的冲击力极大,并迅速产生了连锁反应。你单个看一首首歌曲可能没感到什么,但是十五首全部是抒情歌曲,大都是抒发个人小情小调,甚至有的还有“靡靡之音”的作风,听不到“宏大叙事”和战斗精神,就不得不引起社会各界震动了。当初大众不知道的是文化主管部门的难堪,因为优秀主旋律歌曲《周总理,你在哪里》和《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分别名列票选18和20位。“十五首”的出炉,揭示了来自社会民间的声音对多年来主流艺术“硬、强、高、响”的逆反情绪,也标志着以青年文化为生力军的新文化思潮的蓬勃力量。这股力量从流行音乐、电影戏剧、诗歌小说乃至时尚装扮,喇叭裤、蛤蟆镜等,全方位的递进。

    根据统计,“听众喜爱的广播歌曲评选”年轻人占投票总数超过70%,其中90%以上是城市青年。所以,这可以说是一次来自年轻人的集体逆反“文化事件”。这次事件也直接引来了两个反作用,一是有关部门马上邀请艺术家发起了“高唱革命歌曲倡议书”的活动,到了1980年12月文化部和中国音协又联合举办了一次“优秀群众歌曲评奖”活动,这次是由各省市文艺团体推荐,最后由专家评委会终审,最终结果出来了31首,排在最前面的是:《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新的长征,新的战斗》《人民——战士的母亲》《打桩机在歌唱》等主旋律。另一个是中国音协组织专家经过一年多时间,于1982年出版了《怎样鉴别黄色歌曲》一书,对以邓丽君为代表的歌曲演唱风格界定为靡靡之音。靡靡:柔弱,萎靡不振,使人萎靡不振的音乐,指颓废的、低级趣味的乐曲,而靡靡之音的另一层意思也就是黄色歌曲。《怎样鉴别黄色歌曲》一书中对音乐技巧进行了一些探讨:“黄色歌曲的特点是:音乐上,大量采用软化,动荡,带有诱惑性的节奏;旋律多采用叙述性与歌唱性相结合的写法;配写比较细致的伴奏。演唱上,大量采用轻声,口白式唱法;以其裹声;吐字的扁处理;大量使用滑音与装饰音;演唱中出现歌腔延迟和重音倒置。”……书中警告说:现在还喜欢《何日君再来》的同志要认真想一下,是“好花不常开”,还是应该用我们的双手,去创造永不凋谢的花朵。板子牢牢地打在了邓丽君身上,这就是“政治正确”。

    第二个事件,是从1981年到1982年整整两年的《乡恋》大讨论。这首歌曲是1979年12月央视播出的电视片《三峡传说》的主题歌,由于李谷一用了“气声唱法”,在社会上走红。因为是在1980年“十五首”之后,所以有很多“势力’隔山打牛,对这首歌作为“靡靡之音”标本进行严厉批判。主流媒体上重要人物的观点几乎一边倒地说《乡恋》:“嗲里嗲气,矫揉造作”,李谷一被批判为“李丽君”,《乡恋》成为意识不良祸害青少年的“毒草”。有人说:邓丽君在国民党的台湾,“我们”管不了,可李谷一在中央乐团,虽然“十五首”里她一人独占四首,是当时社会最受欢迎的歌星,但是有关人员可以“管得了”。而在民间,李谷一是越来越受欢迎,她每到一个地方演出,观众就非要她唱《乡恋》。她几乎以一己之力“养活”当时的整个乐团,怎么就被批判了,不让在电视台演唱呢?1982年春节在人民大会堂演出时,李谷一与乐团商量好,等会当邓小平同志一出现就立即唱《乡恋》。后来是国家主席李先念来了,听完笑眯眯地走了,“未置可否”。一直到了1983年的央视第一届春晚,你想不到的是第一届春晚是直播的,歌手是真唱的,而且是可以电话点播节目的!当时后台的电话铃声响个不停,电视观众们坚决要求晚会安排李谷一唱《乡恋》,当时总导演黄一鹤把皮球踢给站在一旁的广电部部长吴冷西,吴部长想了想终于点头,“那就唱吧”。当李谷一在春晚演唱《乡恋》,社会上对这首歌的争执也就偃旗息鼓了。之后苏小明《军港之夜》的流行就没有再出现《乡恋》那样的舆论“围攻”。有一个插曲值得一说:你听说过为了在音乐会上演奏贝多芬,需要经过中央政治局同意吗?那是1977年3月26日,中央乐团在民族宫举行音乐会,其中安排了一首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当时指挥家李德伦向文化部副部长和部长都汇报了要演出贝多芬的想法,但是请示迟迟没有回音,一直到23日晚上九点,他接到电话说“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可以演出”。《人民日报》在25日刊发预告“中央乐团演出交响音乐会”,列出来的曲目分别是交响诗《刘胡兰》,琵琶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和《二泉映月》等。这个“等”字其实就是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这场音乐会在海外被评价为“为资产阶级音乐家翻身”……。一叶知秋,可见那个年代从上到下思想观念的斗争有多激烈。

    第三个事件直接与邓丽君有关系。1985年2月1日,《北京青年报》刊登记者关键越洋电话采访正在新加坡的邓丽君的报道:《真高兴,能有电话从北京来》,这通长达53分钟的北京-新加坡国际长途电话,引起海内外极大轰动。邓丽君听到电话也吃了一惊“什么?北京?我现在很惊奇,能有电话从北京打来。”有一位宣传部门的负责同志以朋友的身分私下对关键说:我作为你的上级,认为你事前应该向主管部门打招呼;但作为一个老记者,我赞成你这样做。

    这个突然的访谈事件,是在社会气氛稍微宽松时机的一次精准拿捏,是一种极好的正面转向。1984年洛杉矶夏季奥运会,中国军团实现了零的突破并获得15枚金牌。而国庆三十五周年举行了举世瞩目的阅兵仪式,在随后群众游行的大学生方阵里,出现了“小平您好”的动人场景。那年的庆典仪式中也出现了“中日青年世代友好中国行”的3000名日本青年,社会面貌欣欣向荣。

    1987年关键编著出版了《邓丽君自选歌曲225首》,他在编后语里写道:近年来邓丽君的演唱为什么能在海内外华人世界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受到这样广泛的瞩目?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她的演唱吸取了我国民间歌曲和民间戏曲注重咬字、讲究韵味的表现手法,从而形成了一种委婉动人、清新明丽、优美流畅、富有民族特色的演唱风格。前不久,我国歌唱界的老前辈、著名歌唱家、东方歌舞团团长王昆在谈邓丽君的时候曾讲道:“十几年来,邓丽君小姐靠着勤奋的拼搏精神,坚持走民族化的艺术道路,她把众多首的中国民歌和中国古典诗词介绍到了世界各地,介绍给了广大的海外华侨。她为创立民族化的声乐艺术做出了贡献,并在国际歌坛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

    可以说,到了这个时期,邓丽君在中国大陆的传播基本实现了“正常化”。而1987年也是台湾划时代意义的年份,蒋经国在7月15日宣部解除施行了38年的“戒严令”。随后他宣布开放大陆探亲,此举也打破了台海冷战僵局,开启两岸交流之门。到了该年的十月份,在中共十三大的记者招待会上,甚至播放了邓丽君的日本歌曲《浪花节的人生》。在这个中华民族的重大时间节点上,邓丽君又“巧妙地”同步了。

095959g9vpfh9aoory6i7p.jpeg

(这是邓丽君很喜欢的一张照片)


邓丽君的遗憾和时代的回响


    邓丽君去世25年了,世界也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我们发现中国的流行明星虽然一茬又一茬,也出现了周杰伦或TF BOYS, 但是总缺乏邓丽君身上那些原原本本的中国味道。这种味道不是包装出来的,而是骨子里的,是从父母辈、祖父母辈心心念念传下来的。邓丽君的私人服装师傅说,邓丽君最喜欢桃红色的旗袍,她认为那样的自己最美也会有好运……这样朴素的理念,对于当今的网红来说也许恍如隔世。但是你总感到邓丽君给人舒心、舒服和舒坦,从声音到形态到礼仪和为人处世。与她相处过的人都回忆说,邓丽君从没有明星架子,与人为善,真诚待人。其实,现在我们一直在演唱和怀念邓丽君,就是对这些十分中国化的文化审美的珍重,是对现代社会过分物质功利和快消品特征的一种逆行。如今,大家总忧心忡忡经济和生活发展了,但真善美却陌生了。邓丽君不在了,而我们还在。

    邓丽君家人感叹邓丽君一生有三大遗憾:第一是学业,中学辍学,去歌厅唱歌为家里贴补生活费,邓家的房子就是邓丽君在18岁时用唱歌赚来的钱买的,她的孝道是典型的中国人表达方式。邓丽君后来利用一切机会弥补这个缺憾,她学书法请老师讲解古诗词,所以她在演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些歌词时是非常内敛的。第二大遗憾是爱情,她感情生活一直不顺利。甚至1981年她28岁时与香格里拉集团董事郭孔丞都订婚了,遇到朋友都会伸出左手无名指让朋友看到订婚戒指笑着说“我订婚了”,后来还是因为男方长辈的过分条件而不得不退婚,这段感情经历对她打击极大。她遇到的大都是感情“渣男”,也包括曾经的成龙,令人惋惜。陪伴她生命里最后时光的法国男友保罗小她15岁,邓家人至今都不原谅这个“吃软饭”的男人。如果不是因为他的不闻不顾自私自利,邓丽君在清迈宾馆里气喘病发作,是完全来得及去医院治疗的。第三大遗憾就是没能踏上祖国大陆的土地开演唱会。这在早先是客观上邓丽君的政治色彩和“军方色彩”,这也是邓丽君长期被大陆“封杀”的主要原因之一。邓丽君也知道自己被台湾政府利用,但是作为一个歌手是无奈的。到了后阶段主要还是邓丽君的身体原因,基本淡出了歌坛,哪怕去日本参加公司安排的活动,出场演唱时也已经勉为其难。

    人类场景剧最大的导演是时间。2011年5月8日母亲节。台北小巨蛋《宋祖英演唱会》辉煌开唱,这是宋祖英的“魅力中国”巡回演唱会的一站。超级殿堂级舞美征服了台湾人的眼,余隆指挥百人交响乐团,周华健周杰伦嘉宾献唱,宋祖英的好友赵本山私人飞机前来光耀助阵……很有意思的是,宋祖英也是军队的编制,相当于少将级别。这个与曾经的邓丽君享受“少将“的待遇很”对等“。时间没能让邓丽君和“10亿个掌声”在当年实现来中国大陆开唱的夙愿,被“机遇反转“通过顶层资源成全了宋祖英落地了中国台湾。

    邓丽君究竟一共演唱过多少歌曲?这个问题一直没有标准答案,主要是因为她出版的专辑分属于太多不同的唱片公司。而她早期出道的时候,演唱的大部分歌曲都不是她首唱,都是别人的歌,但是通过她的翻唱却更红了。她早期演唱的歌曲大部分属于演歌和小调歌曲,艺术水准不算高。这也是为什么当初她在台湾的地位远远没有在大陆高的原因。大陆最早的流行歌手基本上都是模仿邓丽君起家的,其中有程琳、张蔷、胡月、那英、王菲、李玲玉、孙青、段品璋等不胜枚举。邓丽君也是王菲的偶像,但王菲选择翻唱邓丽君的歌曲也基本不选邓丽君早期的歌曲。真正让邓丽君的演艺达到顶峰的是她去了日本之后,《任时光流逝》(我只在乎你)让邓丽君在1986和1991两次登上红白歌会,另外的《偿还》《爱人》也是畅销名曲。标志着她国语最高艺术水准的是1983年出版的《淡淡幽情》专辑,由歌林出版(后转入宝丽金发行),把古诗谱新曲,推动了一种新的流行风尚。其中的《但愿人长久》《独上西楼》等迄今都是古风的样板。该专辑被评为“台湾流行音乐百佳最佳专辑”(1975-1993)第45名。大致上来判断,她演唱的曲目总数在3000首左右。2013年在北京举行的“邓丽君60追梦纪念演唱会”上,播放了一段当年邓丽君录制未完成的小样,由台湾音乐人曹俊鸿根据李白的名作改编的《清平调》,第二段由王菲现场演唱。这首歌算是我们听到邓丽君“最新”的一首歌曲了。

    在官方体系中,唱歌是一种“政治”。每年的春晚、国庆晚会,各种重大国际国内活动的晚会,譬如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纪念、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庆典晚会、杭州峰会等。什么人演唱,唱什么歌,什么人又不再出现了,这些信息都是一种意识形态,也就是讲政治。2020年新中国成立71周年的国庆与中秋节双节在同一天,我特意观看了央视的两台晚会,发现基调就是奋进和感动。歌曲以进行曲式为主,以主旋律为核心,也邀请了大量流量明星演唱这些高亢的晚会类型歌曲,这个就是当今的文化主旨。

    早在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和文化结构长期处于中西隔阂的状态中。虽然民国时期在上海等城市有过短暂的国际化交汇并激发了很多新文化,之后一直到改革开放之前,也是闭关自守的模式,所以我们的文化也一直处于高度的宣传和说教功能之中。而邓丽君突然唤醒了我们心底那些私情欲望,那些可以荡漾的青春本色,那些潜伏很久的性感意识和表达方式。这些,都成了历史中耿耿于怀的,被尘封的美好记忆。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我们当下进入疫情以及其他因素造成的国际环境之下的特殊阶段,提倡经济发展内循环,我想文化的走向也必定是打上了“内循环”的烙印。回想四十年前改革开放初期,有某种线脉隐现。但愿我们能够用我们的智慧和时代使命来寻找到光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有一段论述(最好有《国际歌》背景音乐):事物的辩证发展就是经过两次否定,出现三个阶段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形成一个周期。事物的这种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从内容上看,是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方向是前进上升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天空蔚蓝,有几只鸟飞过。邓丽君唱到:我不能只依靠,片片回忆活下去。任时光匆匆流去,我只在乎你……


特别说明:本文刊发获得作者徐冰先生授权。原文发表于《青年学报》2020年第四期。本文发表时作者略有改动。图片均来自网络。

095959br9i9zk9y1m9dy1y.jpeg

作者:徐冰资深音乐媒体人上海教育电视台音乐总监上海黑胶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国流行音乐协会理事上海音乐家协会流行音乐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客座教授曾担任上海电台音乐监制、TVB官网总编,创办内地电台最早“流行歌曲排行榜”,出版《中国进行曲:流行音乐四十年回眸》、《余音梦花街 靡靡思南路:上海当代流行乐私人话本》,等专著。

主要参考文献:周光蓁《凤凰咏——中央乐团1956-1996》(上)。三联书店2013版。李皖《锦瑟 无端》。花城出版社2015年版。王小峰《只有大众没有文化》增订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徐冰《中国进行曲》。上海音乐出版社2018年版。徐冰《余音梦花街靡靡思南路》。上海辞书出版社2017年版。赵乐《听众喜爱的十五首歌出炉始末》。《退休生活》2013年。关键《邓丽君自选演唱歌曲225首》文化艺术出版社1986年12月版。《解读习近平出席文艺座谈会并讲话》。人民网2014年10月16日。《习近平给耿飚当秘书的日子》。搜狐新闻。原载《中老年时报》12-09。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音乐共和」,搜索「MUSIC_REPUBLIC」即可关注。






踩过的脚印
有您支持,更添动力!
马哥友情提醒: 如果发现帖子里的音、视频链接失效,您可以回帖请发帖人补上。
【公告】:论坛开通微信公众号提醒服务 (◄ 戳我看详情)
发表于 2023-1-30 08:4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度好文,君音丽声
马哥友情提醒: 如果发现帖子里的音、视频链接失效,您可以回帖请发帖人补上。
【公告】:论坛开通微信公众号提醒服务 (◄ 戳我看详情)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30 11: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要去台湾.........
马哥友情提醒: 如果发现帖子里的音、视频链接失效,您可以回帖请发帖人补上。
【公告】:论坛开通微信公众号提醒服务 (◄ 戳我看详情)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31 00:2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君只活半世,我记君一生,何日君再来。。。。。。。。。
马哥友情提醒: 如果发现帖子里的音、视频链接失效,您可以回帖请发帖人补上。
【公告】:论坛开通微信公众号提醒服务 (◄ 戳我看详情)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2-1 10:4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保存的以上内容自定标题为《珍贵资料之邓丽君现象与中国流行音乐启蒙史》...........

点评

比对一下,内容有哪些不同?谢谢~  发表于 2023-2-1 11:17
我是第一次看到这么深度的文章,解读角度全面客观,已保存为珍贵资料,感谢马哥的分享,没仔细读的朋友必须仔细阅读,真的受益匪浅!  发表于 2023-2-1 11:30 回复
撰稿人是前上海电台音乐台监制  发表于 2023-2-1 11:36 回复
马哥友情提醒: 如果发现帖子里的音、视频链接失效,您可以回帖请发帖人补上。
【公告】:论坛开通微信公众号提醒服务 (◄ 戳我看详情)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3 22:4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梦中情人

梦中情人

马哥友情提醒: 如果发现帖子里的音、视频链接失效,您可以回帖请发帖人补上。
【公告】:论坛开通微信公众号提醒服务 (◄ 戳我看详情)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手机版|Archiver|小黑屋|怀旧音乐伙伴 论坛 ( 沪ICP备15028970号-1 )

GMT+8, 2024-5-4 22:19 , Processed in 0.177899 second(s), 5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